【孩子打人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打人应该制止吗 怎么看待孩子打人的行为
发布时间:2020-03-25 点击:
发布时间:2020-03-25 点击:
不少孩子在不满意的时候就会打人,孩子打人的行为确实是比较的多见了,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本站小编就来说说吧。
说到孩子打人的问题,就必然会涉及到孩子被打的问题。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关于孩子打人的问题,一直以来比较受争议的原因。
有人认为:孩子打人是个坏现象,以后可能会有暴力倾向,会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也有人表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现在打人没关系;
更有小部分人觉得:打人比被别人打要好,加上自己平时的严加看管,怎么着孩子也不可能做出“作奸犯科”的事儿。
这几种对于孩子打人的看法,我们到底应该支持哪一种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孩子打人的性质。
关于打人,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可以随意打人的。
按照心理学来说,打人这种攻击性行为,主要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这里动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所谓敌意攻击,就是故意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说,孩子可能就是看某个孩子不顺眼,就是想打他,故意的,没有原因。这种行为就是敌意攻击。
工具性攻击,则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说,有人抢孩子玩具,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打了对方,那孩子的这种打人行为就是工具性攻击。
所以说,如果想知道孩子的打人行为是该被制止还是该被支持,需要看孩子的打人属于具体的哪种攻击性行为,是什么性质的,然后再针对性对待。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打人行为
一般来说,2-4岁左右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打人的行为,尤其是打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我意识萌发,凡事必须满足“我”。
媛媛的女儿刚刚两岁,总想玩厨房里的菜刀,想模仿媛媛切菜、做饭。一旦媛媛拒绝,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又踢又踹。
所以,每次媛媛都会将厨房里的道具收好,让女儿看不到。
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表达自我感情和意愿。
比如孩子就是想去动物园看动物,但是家长偏偏理解成了去钓鱼,孩子情绪不好,也会出现打人泄愤的行为。
模仿他人,觉得好玩。
电视节目里的打人情节,孩子觉得好玩也会单纯的模仿。
前段时间特别火的《都挺好》里,苏明成暴打苏明玉的情节被媛媛女儿看到了,结果第二天她就开始捶打她的玩具熊。
吸引他人注意
孩子第一次出现打家人的行为时,家人通常都会愣一下,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注意到了,所以为了吸引家人注意,他也会出现打人的情况。
这一点,动妈深有体会——一次宝宝不小心手拍姥姥脸上了,正和我们聊天的姥姥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他呆了一会儿,然后又故意打了姥姥一下,开始哈哈笑。
这些情况下的孩子,对“打人”是无意识的,因为不具备欺负的性质。但是,父母仍然需要注意引导,让孩子学会其它更加温柔的方式来表达。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孩子会出现打人行为的原因,主要出现在3-7岁孩子之间。
安全感受到威胁
这个表现最多的就是孩子间争抢玩具或者发生言语冲突时。
邻居的女儿在学校将同桌打了,原因是:同桌说她“你妈妈不好看,没我妈妈漂亮”,然后两个孩子起了争执,在同桌拽她马尾辫时,她伸手拽住了同桌的书包,踹了同桌几脚。
对于这种因安全感受到威胁的打人,即如果被别人打了,要不要打人,家长要有区别对待,对此社会上更是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的态度——支持
在李玫瑾教授做客《开讲啦》节目事,曾拿自己孙女举例。
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李玫瑾教授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另一种声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反抗形式有多种,除了打回去,还可以寻求老师、父母的帮助,甚至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殷飞认为:孩子在学校打人和被打,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是两个孩子就能解决的。
这让动妈想起表弟上小学的事——表弟上学时比同届学生年龄都小,姨父不放心,怕他受欺负,就告诉他“如果谁欺负你,你回来告诉我,我给你做主。”
第一天开学就有个男生笑话他个子矮,表弟没理他,也没和姨父说。
然后就第二天、第三天。。。。。。每一天他都嘲笑表弟,直到有一天放学他堵住表弟要零花钱,表弟不给,然后他们打起来,表弟打赢了。从那以后,也就没有人再敢嘲笑和欺负表弟。
在动妈看来,其实,人类生来就是具有攻击倾向的,这种表现甚至在婴儿时期就有表现——不高兴就会把东西扔到地上。
但是,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打人的攻击倾向转变为成长过程中的忍耐、坚毅。
如若,不对孩子错误的打人行为进行引导,则会影响孩子一生。
有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人的宝宝,5岁时仍然爱打人;6-10岁的打人行为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的打人行为。
那么,到底怎么纠正孩子不应该出现的打人行为呢?
帮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比如,孩子打人是希望吸引注意力,家长就可以对他说:“宝宝,你是想和妈妈一起玩么?那你可以握握妈妈的手,或者拽拽妈妈衣服,你刚刚这样,妈妈会痛”
要注意:不要和孩子强调“你不要打人”,而应该用“你可以怎么怎么”来引导。
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尤其是4岁以前的孩子,家长越说“你不要”、“你不许”他就越会和你唱反调。
帮助孩子建立健全语言表达系统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的表述自己的感受,有利于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愤怒,而不是通过行为。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及互动中不要带有“打”的字眼和行为
不要总说“你不听话,我(妈妈)打你”,也不要体罚孩子,不要给孩子产生“打人”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
总之,在孩子们成长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不打人是一种教养,不被人打是一种气场。”的思想
【孩子打人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打人应该制止吗 怎么看待孩子打人的行为
http://m.glbthistorymuseum.com/zaojiao/18221/